太极先贤:牌位大王陈长兴

2017-09-13 10:56:22      点击:

陈长兴(1771-1853),字云亭,陈氏十四世,太极拳第六代传人,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,太极拳、械出神入化。成年后以保镖为业,在武术界享有盛名,被称为'牌位大王'(意即平日练拳姿势端正,久而久之,不管走路还是站立,都立身中正)。无论看戏、赶会,站立千万人中,任凭众人如何拥挤,他脚步丝毫不动。凡近其身者,如水触石,不抗自颓,他对太极拳的发展,贡献颇丰,可谓继陈王廷创拳后,在漫长的太极拳发展道路上,又树起了一座丰碑。

他不但将陈王廷所创之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,精炼归纳,不足者补之,重复者裁之,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,即现在老架(也称大架)太极拳一、二路,并且据己所得,发展了太极拳理论。其著述流传下来的主要有:《太极拳十大要论》、《太极拳用武要言》、《太极拳战斗篇》、《陈长兴太极拳总歌》等。

这些理论著作,极大地丰富了太极 拳的理论宝库,将太极拳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,对后人启发很大,是中华武术的宝贵财富。特别是他敢于打破门规局限,将陈家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(旧称广平府)的杨福魁(露禅),在太极拳历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,大普及的时期。由于他和同辈份的太极拳宗师陈有本及其徒陈清萍的共同努力,才为今天太极拳百花争妍、欣欣向荣的局面奠定了基础。为太极拳老架之代表。传授门徒众多,有名弟子有,其子陈耕耘,宗侄陈花悔,陈怀远,杨露禅(福魁)等。

杨露禅三下陈家沟,陈长兴破门规传艺

杨露禅,河北永年广府人,从小痴迷武术,自己也曾经练过一些拳脚功夫,因家贫,年轻时以推车卖煤土为生。

当时,他听说在永年县上有一家药店,名叫“太和堂”,里面的掌柜陈德瑚老先生会一中很奇怪的拳术,杨露禅一直想见识一下这种拳术是怎么个奇妙。有一次,杨露禅在给太和堂送煤土的时候,在药店的后院看到药店掌柜和伙计在练拳,他们的动作姿势非常奇怪,慢悠悠地像在捉鱼。

杨露禅定神看了两眼,心想:“这哪叫练拳呢?这拳也能打人?”当下便对这种传言很神奇的拳术不以为然。

又过了些日子,杨露禅推车路过太和堂,见药店门前围着很多人。原来,广府的恶霸王氏兄弟纠集了一帮“小混混”正在太和堂和药店的伙计吵架,吵到后来,王氏兄弟仗着人多就要动手。没想到药店的小伙计身手不凡,几个回合,王氏兄弟和那群“小混混”就被摔得鼻青脸肿,狼狈不堪。

杨露禅见此情景,才知道这种拳术的厉害,立刻萌生了学习太极拳的想法,经过多方打听后,杨露禅便去了太和堂做伙计。杨露禅比较聪明,而且人又勤快、忠厚老实,深受掌柜陈德瑚的喜爱,于是将他送到老家陈家沟做长工。

当时,陈氏十四世陈长兴恰好在陈德瑚老家的后花园设场教徒。杨露禅每天帮助他们打扫场地、搬运器械、沏茶倒水,之后就站在不远处高坡上的陈家果园里,一边观看,一边自己对照着比划、揣摩。

这样学了几年,有一天晚上,杨露禅自己偷偷练习的时候被陈长兴发现了。在当时,偷师学艺可是武林的一大禁忌,轻则要废去所学武功,重则性命难保。

陈长兴问清楚原委后,回想这几年杨露禅的表现,觉得杨露禅为人忠厚,并且好学上进,于是就破例收他为徒。杨露禅学拳七年,离开陈家沟后,又两次回来深造,历时18年,终于成为一代宗师。

杨露禅第一次去陈家沟习武,碰了很多次壁,最后只好去陈长兴家当佣工,经过持之以恒的决心,感动了陈长兴,最后收为徒弟。

杨露禅第二次去陈家沟,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返回永年之后,一下子把整个广府城给轰动了。不光是爱好武术的人,就连那些不常出门的老年人和刚刚懂话的儿童,也都纷纷传言,说是卖煤土的杨老露从河南学来了“太极拳”,技艺高超,人莫能及,任你有千斤之力,只要他轻轻一拨,便可抛出十几丈远,真是仙人赶驴,越传越奇。

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艺,是在道光末年。到了陈家沟,刚进陈长兴门首,杨露禅不觉一怔,只见师傅门前景象大变:枯枝残叶铺满青石台阶,鸡狗粪便堆积门前。杨露禅素知师傅陈长兴极爱洁净,每天早晨必亲持扫帚,从院里扫到门口,从门口扫到街心,连一片落叶、纸屑也不肯漏下。

如今,陈家沟还留有“杨露禅学拳处”的遗址,供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观瞻。

我国古时冷兵器时代,武术的格斗技术一直作为机密被各家各派严密保护着,绝不轻易外传、外露。发源于陈家沟的太极拳也不例外,一直被作为独家之秘珍藏不彰,仅在一村一姓内部流传,传子不传女。所谓不破不立,正是陈长兴具有这样大气的胸怀,才使得太极拳能走出陈家沟,传扬四海。